母亲曾说我们上官家的女子骨相硬,可这些年我学会的本事,
全是怎么把骨头弯成别人喜欢的模样。最可怕的是发现自己在算账:韦后若毒杀成功,
必立安乐为皇太女;李隆基在潞州练兵的消息应当卖给太平公主;崔湜的诗虽轻浮,
但他兄长掌握着北门禁军...…妆台上金印映着烛光,我突然想起十四岁那年,
则天皇后问我:“知道为何选你掌诏敕吗?”当时以为是自己才华过人,现在才懂,
她看中的是我称量利害时,总能精确到毫厘的冷酷。梅花妆遮得住伤疤,
遮不住心口越裂越大的欲壑。烛泪烫在手背的疼,竟不如李隆基的眼神冷。
那夜我正修改《景龙文馆记》序言,忽闻玄武门方向传来马蹄声。推开窗,
看见皇城上空惊鸟乱飞,像被撕碎的诏书纸屑。贴身宫女跌进来报信时,
我手里的朱砂笔在文以载道的“道”字上狠狠顿了一下。墨团像颗凝固的血珠。“点灯!
所有灯都点上!”我扯下昭容冠冕,从箱底翻出那件素白襦裙。十四岁面圣时穿的旧衣,
如今套在身上空荡荡的。
妆台抽屉深处躺着三样东西:秃毛朱砂笔、蟠龙玉佩、太平公主的密函。
我把它们全塞进袖袋,铜镜里额间花钿不知何时裂了道缝。领着二十七名宫人迎到丹凤门时,
羽林军的火把正烧破夜色。李隆基的白马踏着血泊而来,剑锋还在滴答作响。
我高举烛台向前,火光里看见他眼中闪过一丝讶异。大概没想到权倾朝野的上官昭容,
会以这样近乎赎罪的姿态出现。“王爷明鉴。”我跪下去,烛焰几乎舔到他的剑穗,
“这是太平公主联署的遗诏。”羊皮纸在火光中展开,露出我模仿中宗笔迹写的传位相王。
李隆基用剑尖挑过去看,突然冷笑:“娘娘的字,还是这般方圆有度。
”我知道他认出这是伪诏,就像当年则天皇后一眼看穿我替狄仁杰打的掩护。
远处传来韦后凄厉的尖叫,像极了那年掖庭挨板子的陈嬷嬷。李隆基的剑突然抵住我喉咙,
冰凉贴着旧疤:“娘娘可知,您批的诏书害死过多少李唐忠臣?”...
哇哦小说真上头
荷叶鸭
幽州逐星
阿杰
阿杰
西瓜汽水冰
不晚
枝枝
元气马铃薯做的薯条1
图图大王
锦回
长凤元
浮生梦
蒂普提克
竹影